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阶段理论
学生的心理发展,不仅包括认知的发展还包括社会化的发展。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而社会化发展的主要理论就是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社会化发展阶段理论是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论的改进,他把人的心理发展阶段拓展到了一生。学生社会化的发展会经历顺序不变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有一个主要矛盾或者说是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会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婴儿期(0-18个月)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这个阶段,如果婴儿能够得到良好的抚育,比如说当婴儿哭泣的时候,母亲能正确的辨别出孩子的需求,并给予正确的反馈,婴儿就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信任感,反之就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怀疑和不安。
儿童早期(18个月-3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这个阶段,儿童会想要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并且会试图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吃饭,自己排便,自己穿衣等,主要是对于自己的一种自我控制。如果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得到父母的鼓励和允许,儿童就能够建立起自主感,否则就会感到羞怯,并且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学前期(3-6、7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这个阶段,儿童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想要去帮助成人去做一些事情,如果得到了成人的允许和鼓励,孩子会获得主动感,而如果被成人过多的干涉,儿童就会像做错了事情一样,感到内疚,从而缺乏了主动性。
学龄期(6、7岁-1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这个阶段,儿童一般处于小学阶段,如果他们能在学业活动或者生活中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儿童就会有胜任感,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表现出勤奋的品质。而如果在这一阶段,学生受到很多打击,或者没有成功的经验,就会导致自卑感。
青年期(12-18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这个阶段,个体经常会思考“我是谁”,如果这一阶段的个体对于自己的认识符合社会对他的要求,就能够建立角色同一性,相反,如果个体的自我概念和社会对他的要求不一致,就会造成角色混乱。
成年早期(18-30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这个阶段,个体会想要获得友情、爱情等,从而获得亲密感,反之就会感到孤独。
成年中期(30-60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这个阶段,个体会把下一代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从而避免停滞感。
成年晚期(60岁以后)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这个阶段,个体会回顾自己的一生,如果比较满意就会获得完善感,反之就会感到绝望和失落。